一般可概括为气虚、气陷、气滞、和气逆四个方面。
❶气虚:是指全身或某一脏腑出现机能衰退的病理现象。
(相关资料图)
(1)症状:面色无华,少气懒言,语声低微,疲倦乏力,动则气喘,自汗、舌淡苔少,脉细弱。
(2)分析:常见于某些慢性病,急性病的恢复期,或年老体弱,多因邪气耗损正气,或元气不足,脏腑机能衰退所致。由于气不足,故现少气懒言、语声低微、疲倦无力,故动则气喘。正气虚弱,肌表不固,故自汗。气血虚少,则面色白;舌淡苔少,脉虚弱。
(3)治法和方剂举荐:补气。四君子汤加减。
❷气陷:是指脾气不升,清阳下陷的病理现象。
(1)症状:头目昏花,少气倦怠,脘腹坠胀,内脏下垂,久泄脱肛,舌淡苔少脉虚弱。
(3)治法与方剂举例:益气升提,补中益气汤加减。
❸气滞:是指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发生气机阻滞,运行不畅的病理现象。
(1)症状:胸腹胁肋闷满,疼痛、痛无定处。
(2)分析:气滞常由情志不畅,饮食失调,感受外邪,外伤等因素,引起脏腑、 经络气机运行不畅所致。由于气机运行不畅,可引起胸腹胁肋闷胀、疼痛。因病在气,游移不定,故痛无定处。因为引起气滞的病因,和发生病变的脏腑不同,所以气滞的证候,除上述共同症状外,还有其各自不同特点。
(3)治法和方剂举例:行气。金铃子散加减。
❹气逆:是指气机上逆。一般多指肺胃之气上逆。
(1)症状:咳嗽、喘息、呃逆、呕吐。
(2)分析:感受外邪或痰浊壅肺,肺气上逆,故见咳嗽、喘息。寒热痰食积等因素,侵犯胃腑阻滞气机致胃气上逆,故见呃逆、呕吐。
(3)治法和方剂举例:降气镇逆。用苏子降逆汤、旋复代赭汤加减。
❺气不固证的病程较长,因为患者一定是先有一个气虚的证候表现,气不固证由气虚证发展而来。
(1)临床表现:
气短,疲乏,面白,舌淡,脉虚无力;或见自汗不止;或为流涎不止;或见遗尿,余溺不尽,小便失禁;或为大便滑脱失禁;或妇女出现崩漏,或为滑胎、小产;或见男子遗精、滑精、早泄等。
(2)分析:肺气亏虚,肌腠不密,卫气不固,故常有自汗,易感外邪;脾气亏虚,不能统摄血液,血溢脉外,故见各种出血;肾气亏虚,下元固摄失职,则二便失禁,遗精,滑胎。
(3)举荐用药:玉屏风散❻气脱证:气脱是气虚至极的结果,气脱是气虚症状加上脱的表现,可以说气脱是气虚的危重症候。
(1)临床表现:
呼吸微弱而不规则,汗出不止,口开目合,全身瘫软,神识朦胧,二便失禁,面色苍白,口唇青紫,脉微,舌淡,舌苔白润。
(2)分析:气脱证的原因有慢性和急性之分:
慢性如气虚发展而来,慢性疾病的长期耗损,导致气虚至极。
急性如大出血、大汗、大吐、大泻等危急重症,因为血可载气,津可载气,气随着津血短时间大量脱失而脱失。
(3)常用方剂:参附汤。
(1)临床表现:
突然发生势急、症重之昏厥,或内脏绞痛,或二便闭塞,呼吸气粗,声高,脉沉弦有力等。
(2)分析:多指气郁太过了,向上雍积于心胸,闭塞清窍,导致突然昏厥,或浊邪外阻,闭塞气道,气的出入被阻塞,肺气郁闭,而出现呼吸困难的病理症状
(3)常用方剂:二陈汤,六磨汤,五苓散,大承气汤等